the5fire

关注Python、Django、Vim、Linux、Web开发、团队管理和互联网--Life is short, we need Python.


读《Get Things Done》--成功源于实践

作者:the5fire | 标签:     | 发布:2013-01-10 11:16 p.m. | 阅读量: 7110, 6905

起源




其实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计划读这本书,只是想实践下番茄工作法。但是读完《番茄工作法图解》之后我就在想,既然是学习GTD,那这概念的根源是要弄清楚的。于是搜到了原来所谓的GTD,都是由这本书来的。(传送门:百度百科



说书




这不是一本理论性特别强的书,里面的任意章节都具有很好的实操性。起初读的时候效率不是很高,有些时候就是眼镜在看,心却跑开了。好在越看到最后就越能集中精力,看完之后又把前面的扫了一遍。最后还把它的目录给研究了一番,虽然记得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有提到在读书前站在比较高的角度来看(印象中有),我目前还是没有办法做到。




一本好书,比如是骨架清晰,线条明朗。就像书上所说,这本书分为三个部分:通向从容之道、远离压力,提高效率、事倍功半的几个窍门。 事半功倍的几个窍门分别从理论,实践,升华的角度来告诉读者为什么以及如何“搞定”一切。




但是我自己细分的话,这本书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理论的阐述


先给你展示下当前大多数人在工作中的问题,那些令人痛苦、内疚却又迟迟不能终止的做事的结果。然后告诉你一个美好的愿景是什么样的——“心静如水”和“随时进入高效模式”。接着分析了问题的本质——承诺以及不靠谱的大脑。






承诺的目的涉及“知识工作”的本质,而知识工作的本质是它不可视,无法度量,因此需要把它可视化,给它定一个预期结果。而不靠谱的大脑就是不可视、无标准的根源。在大脑中存在的事情是互相影响的,当你脑子中的事情越来越多,尤其是未明确的事越来越多,压力就蜂拥而至。因此不要依靠你的大脑来存储那些你想做的事情,把它写下来。也就是把大脑中的“材料”转化为可付诸行动的事务。其实也正是那句老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既然要可视化,要“材料”转化,那就要有方法,方法是什么?作者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给除了答案,所谓横向和纵向其实就是把焦点放在全局还是局部。横向管理是对所有事情整体上的一个把握,作者描述了5个步骤:收集、加工、组织、选择、行动。纵向管理是对某一件事的深入组织和把握,作者也给了5个步骤:定义目标和原则、展望成果、集思广益、组织管理、下一步。






这就是第一部分的内容,像是盖楼的一个地基,后面的就是它的延伸。





第二部分是开始实践的准备


我把准备工作单独的做为一部分来看,在这一部分需要完成时间、空间、工具的准备。这部分的目的就是要你有一个明确的时间,在一致的空间里,用你的工具把大脑中的东西清理(或整理)出来。






时间就不必说了,你需要一大块完整的时间来启动你将要使用的时间管理计划;一致的空间主要是为了能够快速的进入习惯的模式工作(这也是为啥我最近开始把vim做为我的主力开发工具了,之前的pycharm在笔记本上使用的不方便)。






从这一部分就把所有的必须条件准备好了,然后就可以开始了。





第三部分是开始实践


按照横向管理和纵向管理的基础来实施。划分为收集阶段、处理阶段、管理阶段、检查阶段、行动阶段。然后像是对你所实践、练习的一个总结——创造性的思考工作。






这一部分作者介绍了一些工具以及工具被使用的场景,我觉得主要的侧重点在于书中前面说的“将来某时/或许”找个工作栏的管理。





第四部分就是那些小窍门了


从承诺、下一步、关注结果的角度进一步阐述了之前所有练习中的核心内容,相当于是让读者进一步加深印象。






总结




就像开头所说,这本书的实操性非常强,完全可以当作实战教程来用。从书中确实也弄清楚了一些东西,比如说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会出现的问题,做事情混乱,忙而无功等其他的一些问题。如果不是意识到存在这些问题,或许还会懵懂下去。






大脑是一个奇怪而又神奇的地方,经常能产生各种各样的稀奇古怪的想法,或许也正是因此才决定了大脑不可靠这一本质。大脑是思维风暴的产生地,因此用它来存储有序的东西是及其错误的。大脑具有丰富的创造力,但是需要你不断的把它创造的思维拿出来记录下来,这样才会生成新的东西。






来吧,开始吧,成功源于实践。清空你的大脑,收集、加工、组织、选择、行动。开始逐渐进入无压的生活中。




GTD- from the5fire.com
----EOF-----

微信公众号:Python程序员杂谈


其他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