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就在想,到底是什么让我们如此的投入到别人看起来这么枯燥甚至是乏味的工作中来。就像是有些人一看音乐剧就会睡着一样(不排除我自己),然而那些音乐家依然在舞台上尽情的演绎着。
那么,到底是什么让我们如此的如痴如醉投身于音乐或者是程序之中呢?
我想到一个解释,那就是:自我释放,也可以称之为:创造。正是因为源于这种力量或者是目的,才能达到这番效果。
那么,是什么让我们有了自我释放,或者创造的力量,“力量”这个词可能不太恰当。或许说成是,是什么让我们有了这样自我释放(创造)的途径?
这里我想描绘出两幅场景,大家看看。是我根据个人认识得到的
音乐家:
六岁时:
周末家长开车带着这个可爱的孩子去找一个当地着名的音乐家(姑且称之为xxx斯基),苦苦恳求之后这个着名的音乐家终于是答应收这个可爱的孩子为徒。
七岁到十六岁:
每个周末都能看到这个孩子在这个xxx斯基家里苦练琴技或者是唱功,从孩子的脸上可以看得出来,他并不喜欢这个“游戏”,他的目光始终停留在外面的天空上。不过家长的焦急的催促和严厉的口吻,让他不得不继续这个“游戏。”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那么多枯燥的音符,那么多枯燥的唱法,他已经是如此的熟练了。虽然他依然不是很喜欢这个“游戏”。
十七岁之后:
有一天,xxx斯基对他的母亲说,可以了,这个孩子可以了。于是这个孩子以后便不用再来这个音乐家的家里学习了,而是被他母亲安排到一个艺术学校,在学校里孩子暮然发现自己原来比他们都优秀很多。于是激情迸发了,投入了,然而这还不够。
很长的一段时间他发现自己所熟悉的这些曲目,这些曲调,这些曲风,都不过是模仿他人的。于是他开始创作属于自己的,他发现是如此的有趣,因为他的音乐基础是如此扎实。正是基于这样的一种状态,创造,让他能够全身心的投入。他不断的把自己的想法通过音乐抒发出来。
此后,一发不可收拾,成为着名的XXX。
程序员:
大一:
拿着入取通知书,来到***学校计算机专业。听着老师口中讲述的那犹如天书一般的《80x86》书中知识,他毅然发现,神马都是浮云,高中的成绩也包括在内。想起离家时的豪情,想起离别时母亲的嘱咐,父亲的教诲,头皮再次硬了起来,继续聆听天书。
大二、大三:
接触网络发现狭小的铁盒子里面竟然可以撑下浩如宇宙的空间,偶然在网上看到几个牛人讲述自己的学习经历时,觉得热血澎湃,恨不得立马就能大显身手。不过现实情况是他不得不继续面对那些枯燥的、自己依然不是很熟悉的英文符号。
根据大牛们的经历他知道,只有不断的练习不断的敲写代码最后才能达到那些大牛的高度。
于是时间就这样,时复一时,天复一天的过去了。敲代码的速度,对代码的理解,对程序的理解不断深入。
大四:
在不断的阅读、学习、模仿别人的软件作品之后,终于他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按照自己的想法写一些软件,并且可以拿出来给别人用。然而此时并不是平坦大道的开始,而是一段艰难旅程的出发点。
艰难和快乐总是成正比的,他能够感觉的到,每次在写软件的时候他的精力是如此的集中,如此的忘身之所在。
他这就是在创造,把自己的想法抒发出来,把自己的想法变为现实。
纯属遐想,轻点拍砖。
如果你有耐心看到这里,那么我谢谢你,就像是音乐需要有人倾听,程序需要有人使用。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知道,我要表达的观点其实不是说程序员和音乐家是多么多么的相似。因为这个观点其实在Eric Steven Raymond的文章《如何成为一名黑客》中已经有了很精辟的表述。
我所要说的其实是程序员之所以为程序员,之所以有如此的精力投身于创造的来源,和音乐家之所以成为音乐家的来源。
一个外行或者是门外汉之所以会觉得写程序是如此的枯燥和乏味是因为他们没有这种把自己想法通过程序变为现实的体会,他们不会了解其中的乐趣所在。
那我自己来说,看这别人拿着吉他弹得很是好听,自己拿起来的时候确是手会发抖、鬼调乱响,导致以后再也不会去碰那玩意。之所以没兴趣是因为我不能通过它表达我的想法,确切的说是我不会使用它来表达。
程序员和音乐家,与其说他们是一个行业,不如说他们表示一个境界。
- from the5fire.com
----EOF-----
微信公众号:Python程序员杂谈
微信公众号:Python程序员杂谈